|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4 years, 4 months ago

華語109 黃思函 40585110I

 

以前聽說到社會企業的時候只會想到大品牌,像是有名的One For One, Toms,沒有想過原來社會企業可以從大包含到小。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巧克力公司,高中在參加模聯的時候就討論過關於大品牌巧克力對於可可農的剝削,尤其是童工一直都是這塊產業很大並且需要受到關注的議題,但大部分的民眾只在乎巧克力好不好吃便不便宜,並不會去思考巧克力後面的血和淚;我希望能跟更多人介紹巧克力的案件,讓大家在選購巧克力的時候可以選擇有標章的品牌,從小地方做起,讓所有的民眾都能對社會貢獻一份微薄的心力。 


 

華語109 張莘培 40585206i

    雖然對這次的演講主題「社會企業」的概念不算陌生,不過聽完講者的分享後,才認知到原來社會企業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面向,以前只知道幾個比較知名的企業,像是big issue雜誌或是toms鞋子公司,而這次講者介紹的甜裡開始咖啡廳以及小農鮮奶的實際案例,讓我對社會企業有了更多的認識,而這個主題也能跟本學期的課程相互結合應用,當我們未來真的創業了,應該思考到營利之外,對社會的回饋,對環境的責任該如何去實踐。

 


華語107 林高伃 40385214I

以前對於社會企業的了解不多,覺得不過是為了博取大眾好感,只針對熱門議題投入心力,實際上只是為了塑造形象的手段,甚至成了一種行銷手段,背後的目的還是要賺更多錢,透過這次的演講對了社會企業有更具體的認識,講者和我們分享了許多案例,例如甜裡開始、可口可樂與有機茶等,讓我認知到所謂社會企業在實際上究竟是如何運行,也許有企業是真的懷著理想為了貢獻社會成立,但社會企業不是只能也這麼崇高的理想才能實行的,如同講者所指出的,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本來就是營利,如果賺不了錢,養不起員工,到頭來反而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能夠營利之後再去思考回饋社會也未嘗不可,畢竟社會企業的所要達成的,就是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不一定要譁眾取寵,能投入其他資金或心力貢獻給社會自然很好,各企業在自己的能力內,善盡自己的企業責任也是實行社會企業理想的一種方式。

 


華語107簡含旌 40385201I

       這次的演講令我受益良多,讓我們更進一步知道社會創業不僅僅是像過去一般只需要注重營利,現今的社會創業需要關注環境、社會、財務以及永續創新等多重面向的議題。其中「赤道原則」這個名詞就是在描述企業必須評估過環境以及經濟,在對於環境的最小破壞下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為此,聯合國亦提出了一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讓全世界的社會企業都有依據可以依循。

       講者舉了幾個企業的例子,都令我十分印象深刻。例如:Tony's chocolate使原本最容易陷入壓榨勞工的可可事業,創辦人堅持100%零奴役,建立好口碑的同時也創造環境友善的事業,降低了社會以及環境成本,令人不得不信服這間公司的創始者。對於環境的剩食問題,知名賣場家樂福使用被挑剩的蔬果製作醜果雪酪,不僅解決了部分的環境問題,也再次從中獲利,產生雙贏局面。另外曾經捲入毒奶風波的路易莎咖啡,藉由發起小農系列等活動,鼓勵牧場自成品牌,促使牧場重視信譽而產出更高品質的牛乳。講者也告訴我們關於可口可樂買下有機茶公司的隱憂以及目的,令我大開眼界。

       這學期已經做了兩個創業計畫,我發現我們並沒有從講者說的「解決問題」作為出發點,來談創業這件事情。我們必須要找到產生現況的原因,並且抽絲剝繭找到核心,解決問題。如此才能解決市場上現有的問題,從而獲取利潤以及解決社會問題。 最後講者分享了點點善設計公司,他們的創業理念是值得所有的創業者學習的。不僅關懷弱勢,也不會過度消費這件事情。融合藝術專業以及幫助關懷弱勢,同時也獲取利潤,也許現在並非每個人都聽過這間公司,但我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人看見、讚賞、效法這間公司的作為!

        感謝講者讓身處應華系、沒有商業基礎的我,學到了這麼多不同領域的相關知識。 


 

演講心得 華語109劉珈瑜  40585115i

本次的講者帶來很多新觀念與新訊息,透過不同身分的工作者我得以了解更多不同面貌的產業,很多的換為思考都是以往未察覺未注意的,講者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包括問題與現況的分別,因為有這樣的現況我們才去抽絲剝繭其中的問題,而他也是幫助這些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同時也不會讓自己的想法以偏概全,忘記設身處地去幫助他人,找出最合適對方的方法。之後很多個案的分享也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平常可能不太會注意到的事情也經由此次的演講多了更多的注目,以後看到新的產品跟企業,或許會有更多的興趣去研究它們背後的故事。 


 

12/4 演講心得 華語系108級 洪蕙心

「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有營利目的的」,這是今天演講中的大重點,但是一個企業如何兼顧營收,同時又負起社會責任,是現代的企業經營者最需要思考的部分,在今天的案例分享中,除了給予大家很多具體「解決問題」的企業經營模式外,也灌輸了大家一些社會的概念,何謂「問題」,何謂「現況」?這個問題的討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社會現況所造成的現象與困難才稱做問題,而社會企業並不是要改變「現況」,而是要試著從現況中找出實際問題,並且發現問題癥結點,進而發展能解決問題的企業模式。

另外,對於講者畢業於社工系,能將自身專業融合進會計公司,創造出一種新的工作型態,我覺得非常佩服,隨著社會狀況的改變,許多不同的企業取向產生,講者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力量的例子,讓我有些啟發。

 

 

 

-----------------------------------------------------

 

社會企業

 

華語系109級 40585215I  陳宛妤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簡稱社企,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以白話而言,社會企業不是以利益為導向的公司,主要是在幫助社會弱勢對象的同時,也獲取一些少數的利益。

國際著名的社會企業包含了鞋子廠商toms,以消費者購買一雙鞋的同時,將捐贈一雙寫給沒有錢買鞋子的人們一雙鞋來行銷,這樣的作法獲得了廣大的認同,然而這也間接被視為一種行銷手法,消費者要如何知道廠商真的有從事公益性的活動,這在完成消費過後就不得而知了。

我認為如果以社會企業為營運型態為主的公司,都遵守社會企業所符合的道德準則,並且達到一定的工藝與營利效益,便能使這樣的運作模式更加受歡迎,也會使這個社會不只存在營利為主的生意方法。


華語109 40585102I 廖柔雅  演講心得

我覺得"有動力提升自己"是很重要的事,透過雙贏的局面創造更大的價值並回饋到社會是社會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演講中提到了許多很棒的例子,其中我最欣賞的是點點善,他們不行銷喜憨兒,不賺取人們的同情,而是讓人們欣賞他們最真實的價值; 另外,在整場演講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現況"與"問題'之間的關聯,看到現況是容易的,但能找出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是需要學習的。


40585101i 華語109 高韻婷演講心得

 

「社會企業」,營業目的除了賺取營收之外,還負擔起社會責任的產業。我對這項議題其實並不了解,但透過這次的機會也讓我知道社會上的產業出現了許多順應時勢的改變,好比家樂福和鄰鄉良食合作推出的醜果雪酪,就是對於反食物浪費所做出的再利用措施。另外在演講中講者也提到了包括路易莎等許多連鎖企業也在啟動類似的模式,創造對於大眾來說更大的利益。那所有對於社會有所付出的企業都算是社企嗎?誠如講者所言,判斷一個企業能不能算是社企的重點在於它起心動念的原因。如果一個企業只是營收之餘做點慈善,那就不能算是社會企業,唯有對於改善社會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與措施,將之當作企業宗旨般持續努力的企業才能稱為社會企業。

 


12/4 演講心得 華語系108級 李喻安

 

透過今天的演講,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企業在營利之餘,為了社會的進步而努力著。人們對於「社會責任」總是覺得這是大企業該負責的,也只有大企業才有能力負起社會責任,但其實不然。我也是因為今天的演講認識了許多之前不知道的品牌和公司(企業)以及企業為了改善某些問題而推出的策略:甜裡開始、點點善、TONY'S CHOCOLONELY、LOUISA與鮮乳坊、可口可樂與有機茶、家樂福的醜果雪酪...等。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家樂福的醜果雪酪。在大賣場我們看到的蔬果都經過挑選,消費者很少會去思考賣相不好的蔬果的處理問題,也不清楚這些食物很可能都浪費了。為了處理這剩食問題,家樂福決定推出醜果雪酪,而將長相不合市場規格的醜蔬果製作成醜果雪酪一共可減少1,000公斤的水果浪費,且消費者每購買1支冰,合作的供應商鄰鄉良食與家樂福基金會捐出2元給雲林沐馨食物銀行,不但減少食物的浪費也幫助弱勢家庭的基本溫飽,相當令人驚豔。


華語106楊恩 演講心得

講者的誠實和犀利的觀點讓我受到不少啟發,今天講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企業的責任是什麼?一般我們都會覺得大企業很邪惡、自私、只想賺錢等等,但盈利確實是一個企業應該追求的目標,畢竟有錢才能養活所有的員工,也才有多的錢可以繼續發展、進步。不過在賺錢的同時,如果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來思考的話,是不是能夠多照顧到一點社會上的需要?而這就是「社會企業」的一大宗旨:除了盈利之外的一個中心思想。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就是集結視障朋友們一起營運的咖啡廳「甜裡開始」,這一家咖啡廳的目的是希望幫助視障的朋友,但所謂的幫助並不是把他看為慈善公益事業,他一樣得像其他企業努力盈利才有辦法生存下去,在辛苦的工作之下,結果可能賺多、可能賺少,但無論如何都想撐下去的目的就是想向世人證明,在身體的限制下,我們能做的事也不會被限制。我覺得我們常常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就像講者所說,覺得如果靠開咖啡廳賺得太少,那就去做按摩就好啦,但這是在我們自己的框架下去思考而得出的想法,如果今天換成是我們有身體上的限制,我們還會像現在一樣想得這麼不負責任、這麼輕易嗎?雖然我們不像他們是專業的諮詢顧問,但我們可以學習的是他們在工作時,仔細觀察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因為不管在任何事物上,對人的關心和了解,總是必要且最重要的。


華語108 鄒宜霈 演講心得

 

我覺得今天的演講,有兩個地方是我特別有所感觸的。第一個是「企業在顧及社會責任之餘,營利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另一個則是「一個好的企業,其社會責任應該是什麼?」之前總是覺得,資本主義(或說功利主義)下的企業,不會有真正的良心。像是許多大企業都喜歡成立某某基金會,美其名曰照顧弱勢,實際上多是「假捐贈,真逃稅」的手段之一。但我今天彷彿被講者點醒了一般--的確,營利才是企業的主要目標。而這也讓我連想到之前另一個演講,它的主題是「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把兩個內容放在一起看,竟覺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也許都只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凡不過的一員,沒辦法研發出造福全人類的新科技,也沒辦法幫助這世界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只要大家都能嚴以律己不做壞事,這世界就有可能會變好!回過頭來說,我覺得這也是講者今天所提到的,社會企業該有的表現。並非發起假日員工淨灘就有多偉大,在這個黑心商品充斥各處的年代,如果企業能做好自身的把關,也不失為一種負起社會責任的行為。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比起錦上添花,不要危害這個世界才是更急迫、大家都該注意的企業社會責任。


華語109 盧靖珺 

演講心得:

這是第二次聽了有關「社會企業」的演講,「社會企業」和其他形態的企業不一樣的是在兼顧盈收的同時,還要負起社會責任。我之前聽的企業案例都是和銀髮族有關的社會企業,這次有幸聽到講者和我們分享更多不同的社會企業案例,這些案例都是一般企業然後融入了一些回饋社會的使命後形成了新的工作型態,不僅增加了工作機會,還讓社會受益,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這也讓我想到前陣子在網購平台上看到一些公益商品,這些賣家在賣出了某些商品後,會將盈利的一部分捐出成為公益基金。透過講者介紹和我自己觀察到的例子,這些動作確實應了講者說過的話:「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也希望這個世界會有更多的笑容、以及更多的愛。


華語108 蘇稚媛

                     講者談到很多人對社會議題的感覺都是:如果是個社會議題,那可以支持的方法只有捐款,認為公益相關事項得依附捐款人才能啟動和維持。那企業和社會議題通常是金援者與被金援者的關係,因為在傳統商業模式下賺錢似乎是自立,常常會和公益相違背或有損公益,難道大企業的營利和照顧社會真的沒辦法並存而非誰先誰後嗎?社會企業正好突破了這個限制,社會企業建構在社會議題上並以商業為手段,如一般企業依樣營收,但營運的本身就已經和社會議題綁再一起,而非透過先賺錢後捐款的方式,而是他賺得多就等同於社會得到得多。大一時因緣際會參加了社企的大型活動,之後也因此參加了四五堂相關課程,社會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最大的區別大概是前者更希望以一個企業家經營者的出法點考量事情,而和傳統資本主義商業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他將社會責任納入經營時的基本考量面。社會企業的出現漸漸會改變人們對於只要是幫助公眾利益的事就是「做公益」、只能「付出而不求回報」,他以商業營利的角度切入,但將眼光放得更遠,希望的不只是企業自身的永續而是擴及整個社會或說建構社會的人們,不過老實說企業一定會和人互動,因此將眼光放遠後企業的永續及社會的永續其實是密不可分甚至是一體兩面的。

          透過講者的說明,今天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有新的理解。以前認為社會責任建構在企業營利狀況良好,有餘裕能撥出人力物力或資金來幫助或教育社會,但現在知道社會責任也許更是針對企業本身的特性有很大的差異,也更傾向於李傑為社會在營利的方法上就將公共利益納入考慮,例如餐飲相關的行業應該把關原物料來源和管道、銀行要借錢給企業或個人都應該謹慎把關等。


華語108 時蘊瑩

社會企業不是只是捐錢做公益。

聽完這場演講後讓我對於商業的態度有所轉化。過去我認為致力於貢獻社會的企業往往都經營較困難,需要依靠大眾的“愛心“或是“環保理念”才能順利有營收,要不然就只能像一般企業賺錢然後再捐獻。但這次的演講然我了解到“回饋社會“的方式五花八門,良好的規劃結合創業發想讓他跟”提升營收“是可以同時互利進行

 


 

華語109 40540332S 鄭傑蔚

        聽完演講後我認為在講者的身上可以看得出,打著幫助人的旗號未必是最能幫人的,一開始他當社工卻反而讓他認為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在後往的路上該怎麼走,反而選擇跳離現有的框框,

進行社會企業能帶給他更多的成就感 。我在他的身上認識到幫助社會低階人士不僅僅只有捐款、公益等方法,社會企業除了能賺有盈利外,也能展現出社會關懷能力。凡事不一定是絕對的,賺錢的不一定是黑心企業,在賺錢跟社會責任並不是對等關係,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以達至永續經營的商業行為公司。


 

 華語108 山田智香

 

其實今天的演講之前,我對社會企業沒有什麼了解,也沒有特別去研究,所以這次演講是給我一個新的知識。

可以知道蠻多企業為了改善社會上的問題,一直想各種解決方法,然後努力著。

還有演講者講到的某一個咖啡廳是我很佩服的。雖然經營咖啡廳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但那個咖啡廳的人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一直想辦法做下去。

今天的演講不是我很理解的領域,但是聽完就覺得是很值得的一場。


劉國鳳 40585126I

演講心得

今天聽了這樣的演講讓我學習到了許多,可以了解到一些社會的企業,演講著的表達都非常的吸引我,一直對於社會企業都不太了解到我,也可以從中學習跟了解到。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方向來了解到社會企業,也謝謝今天來分享給我們了解到企業的重要性。也很佩服演講者所經歷的一些過程。


薛育珊 華語109 40585129I

 

今天的演講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衝擊就是大學畢業以後從事一些自己完全沒有經驗的工作。這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耐心和毅力的。畢竟是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也因此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來完成和繼續走下去才不會半途而廢。除此之外,也給了我非常多的新的理想和觀念來面對未來。同時也了解了許多商業知識,這個是在華語系上所學習不到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我認為身為華語系的學生是更需要去學習的。我相信這樣不僅可以為自己尋覓另外一條新的出路。學習不同的知識是堅決必要的。


彭晨芯 華語109 40585125I

 

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是一種可以同時具備 社會關懷 & 獲利能力 的公司型態組織 特色是將一般企業應盡的社會關懷責任,轉換或發展成為能夠永續經營的商業行為公司。

近年來,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業在全球蔚為風潮,形成了一場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不但模糊了社會與企業的界限、轉化了非營利組織的思維,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社會企業發展至今,關注範圍已經從原本的微型信貸,擴展到更多的社會議題,例如教育機會、兒童健康、住家、水資源、氣候變遷等。現在,全世界各地有很多社會創業家,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在改善社會。


梁喜麗  華語109  40585223I

 

根據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的定義,「社會企業」是一種可以同時具備 社會關懷 & 獲利能力 的公司型態組織 特色是將一般企業應盡的社會關懷,不但模糊了社會與企業的界限、轉化了非營利組織的思維,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廣義而言,「社會企業」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例如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服務、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採購弱勢或邊緣族群提供的產品/服務等。其組織可以以營利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盈餘。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文章摘錄社企流網站)責任,近年來,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與社會創業 (Social Entrepreneurship)在全球蔚為風潮,形成了一場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


 

華語108余佩珊 40485228I

這次講座令我更了解什麼是社會企業。「社會企業」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而且企業主要的社會目標,其盈餘用於主要的業務或於社區再投資用,並非為股東及擁有者獲取利潤最大化為目的。根據以上的準則,我不難發現在香港有很多這樣的企業,最有名的應該是在深水埗明哥所經歷的餐廳。深水埗是香港一個比較貧困的區,而明哥的餐廳則在此區售賣價格較為廉價的食物,如有盈利,他會製造便當,送給附近的露宿者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語109 林微妮 40583109i

 

    這次演講我最深刻的部分是家樂福的「醜果雪酪」計劃,這是對於反食物浪費所生產的產品。企業雖然以營利為目的,但是除了賺取營收之外,企業還必須還負擔起社會責任。透過這次的演講我了解到許多企業相互合作,為了回饋社會而作出貢獻的實例,包括路易莎這樣和大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企業,他們的善舉創造對於社會來說更大的利益。企業並不是只要偶一為之的施行善舉就能被稱作社會企業,而是要對於改善社會定立一個明確的目標與措施,並且持續不懈地努力並且實踐,才能稱為社會企業。

 


華語109  吳佳芸  40585203I

這次的演講讓我更加了解什麼是社會企業,從前對企業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但經過這次的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一些。企業雖然要營利,但相對的也要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有許多企業會投身於公益,回饋大眾,從社會出發也回饋給社會,本著初心,以良心初發做好企業應該堅持的事情。

我覺得這次的講者說了許多有關企業和社會間的合作和結合,讓我了解到更多不同的面相,與企業的善心面。

 


華語109呂昱緹 40585207i

 

原本對於「社會企業」這個名詞其實相當陌生,但在經由講者的分享過後,才發現其實社會企業與每個人都有著緊密的連結,不同於一般企業以獲利為最終目的,社會企業更著重於解決當代社會或是環境的問題,講者也分享許多幫助社會上的一些相對弱勢的人,光靠捐款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而其中幫助開設咖啡廳的例子也讓人印象深刻,靠著自己的技能來支撐自己的生計,保留在社會的生產力,不用依靠別人,而是能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環境,我們或許也可以多多關心社會上的這些例子,將社會產業的價值盡到最大化。

 


華語109林芷宇40584201i

企業社會責任(英語: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一種道德或意識形態理論,主要討論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機構及個人是否有責任對社會作出貢獻。分為正面及負面:正面是指有責任參與(社會活動);負面指有責任不參與。企業社會責任並無公認定義,但一般泛指企業超越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而進行商業活動時亦考慮到對各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是基於商業運作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企業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考量。 企業社會責任將較於社會企業的概念不相同[1],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是由營利組織發起,以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為概念,觀念起源較早;而後有了社會企業,由非營利之公益團體發起,並以公益活動作為核心概念。 利害關係人是指所有可以影響、或會被企業的決策和行動所影響的個體或群體,包括但不限於: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團體、母公司或附屬公司、合作夥伴、投資者和股東。在這情況下企業與相關利益者接觸時,試圖將社會及環境方面的考慮因素融為一體。因應企業的各利害關係人而編寫的企業永續報告書 ,也可稱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以報告書的方式,詳實揭露公司在永續經營及社會責任的目標、成果、承諾及規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語109 于子萱 40585204I

社會企業,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社會。

在聽完演講之後,對於整個社會企業的概念了解很多,也發現到原來有些企業是具有關懷性的,他們關心群眾甚至是環境,也因為有這樣的理念,讓原本冰冷的企業多了許多溫暖的色彩。

 


 

 

 

賴韻芹 said

at 11:59 am on Dec 11, 2018
Reply Delete


華語110 賴韻芹 請假補社會企業之認識心得
「社會企業」是不同於傳統商業模式的企業型態,它可以兼具社會關懷以及獲利能力。就我既有的認知,社會企業就是奉獻社會,但自身收益卻非常微薄的企業,但看完相關文章之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觀念的矯正。
廣義而言,「社會企業」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例如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服務、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採購弱勢或邊緣族群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等。組織可以以營利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一定的營收與盈餘,這些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而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
一直以來,企業的獲利和許多待解決的社會議題都有著分離甚至是互相違背的矛盾關係,兩者之間似乎並沒有連結,以實際的例子來說,前幾年日月光的汙染案例就是獲利和社會議題(環保)之間背道而馳的例子。而現今,社會企業的發展將企業獲利和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改變了,企業自身並不是在獲得盈餘之後將之透過捐贈的方式去改變一項社會議題,而是在發現一項懸而未決的社會議題之後,將它和商機作連結,營運本身是改變問題的一個手段,即是在改變該社會企業針對的議題,並且需要與該議題有聯繫的人事物來維持企業的營運,台灣的喜憨兒基金會即是一例。我認為,這樣擔負起一般傳統企業之社會責任的社會企業非常值得獲得更多的關注,才能讓全人類獲得更大的福祉。

參考文章:http://www.seeheart.com.tw/social-enterprise

samuel1872333@... said

at 1:23 pm on Dec 11, 2018
Reply Delete

華語109 陳子康 40585133I 演講心得
講者爲我們帶來很多新穎的觀念,透過不同身分的工作者我得以了解更多不同面貌的產業,很多的換為思考都是以往未察覺未注意的,講者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包括他當初是以社工個方向去尋找工作的,本以爲是可以幫助不同的人,可是後來卻發現不如其想。而他現在是幫助企業中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同時也不會讓自己的想法以偏概全,忘記設身處地去幫助他人,找出最合適對方的方法。「社會企業」和其他形態的企業不一樣的是在兼顧盈收的同時,還要負起社會責任。也許有企業是真的懷著理想為了貢獻社會成立,但社會企業不是只能也這麼崇高的理想才能實行的,如同講者所指出的,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本來就是營利,如果賺不了錢,養不起員工,到頭來反而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能夠營利之後再去思考回饋社會也未嘗不可。

Andy chen said

at 3:50 pm on Jan 12, 2019
Reply Delete

華語109 陳孝安
「社會企業」就我個人來看是非常矛盾的一個東西,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又同時得兼具盈利,然而要如何拿捏兩者間的平衡是非常困難的。但像講者所說的一樣,企業的主要目標就是賺錢,沒有錢要怎麼幫助人。但是有蠻多企業打著「社會企業」的名號出來招搖撞騙,但其實一點都沒有盡到「社會企業」這個名號的責任,只是把名號當成一個吸引人來投資的工具,完完全全褻瀆了「社會企業」這個東西所代表的意義。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